重磅!中组部《党建研究》刊发烟台做法!

发布时间:2019-04-12 浏览量:979


2019年第4期《党建研究》刊发烟台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据小萱了解,《党建研究》是一本“重量级”刊物,它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的唯一公开发行的党刊,是一份全国性研究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月刊。

快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烟台市坚持把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一、背景动因

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7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占32.6%集体经济收入大多依赖物业租赁、资源发包等途径增收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村党支部影响力较低。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缺思路、少办法、没平台;部分农村经济组织通过经济手段把群众联结起来,群众“跟着协会跑”村党组织威信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群众集体意识淡化一些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关注自家利益,对集体事务不闻不问。四是部分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全市1.8万多家合作社仅1/3能规范运转,有的合作社仅由几个发起人组成而少有群众参与;有的合作社组织松散、运行不稳,群众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五是资本下乡风险防控不够。有的“跑马圈地”,垄断农村资源,一些耕地出现“非农化”倾向;有的“与民争利”,挖空心思获取各种涉农补助和扶持资金农民不能得到最大实惠,集体收入难以保障

为破解上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合作社联结群众、发展产业的优势,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确保发展路径可复制可推广。指导基层实践探路,将145个村确定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试点,指导各村党支部探索出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基础设施入股等多种方式,组建起土地股份、旅游股份、入股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上项目、闯市场,激发群众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引路,市委研究出台意见,在全市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模式,筛选确定100个村作为试点,开展示范行动。整合财政、农业、供销等部门力量全方位支持,列支专项资金、开辟电商绿色通道、提供定制服务;举办专题研修班,组织示范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大学培训,开阔视野、学赶先进。目前,100个示范村社员达到2.8万人,新增集体收入8200万元,示范带动560个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

二是坚持支部引领与群众主体相统一,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我市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由村党支部组织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突出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建立起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共同富裕道路。对合作社承接的惠农政策,通过党支部的渠道惠及群众,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帮助群众细算入社前后对比账,坚定入社发展信心,把尊重群众意愿、保护群众利益贯穿合作社建章立制、管理运营全过程,保证群众在合作社的话语权。长岛县北城村党支部每年两次向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报告合作社预决算,乡财政经管站定期对合作社资金往来明细进行审计检查、监督把关,赢得了群众信任。

三是坚持群众致富与集体增收相统一,建立起经济利益共同体。对群众来说,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又可到合作社务工获酬,摆脱土地再就业,实现了多渠道、多门路、稳增收。部分村党支部还吸收残疾人、贫困户等入社,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招远市大户陈家村流转土地近万亩,先后为117个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对集体来说,通过入股合作社形成了长期收益、持续发展的增收模式,把成方连片改造多出的土地作为集体资产折股入社分红,增加集体收益。福山区南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上山开辟60亩荒地,流转群众土地300多亩,2018年集体收入200余万元。

四是坚持产业升级和家庭经济相统一,多措并举带活农村经济。着眼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整合土地,由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统一开发、种植、管理统一品牌、经营、销售,弥补一家一户规模小、升级难的弊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栖霞2017年开始,抓住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机遇,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入股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再入股农业龙头企业,179个村建立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互惠共赢的利益合作共同体,改造托管老残苹果园3万多亩,预计新改造果园进入盛果期后,村均集体收入每年至少可达50万元。围绕带动家庭经济增收引导合作社在提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帮助群众改良种植品种、掌握现代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龙口市尹村党支部吸引全村葡萄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实行提供良种、种植技术、对外销售“六统一”标准化管理,带动果价大幅提升,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

五是坚持规范发展与风险控制相统一,着力促进合作社良性发展。精心指导选项目,从农业、科技等部门抽调专业人才组成“顾问团”,帮助合作社筛选确定潜力大、附加值高、示范效应好的增收项目。安排包村部门、第一书记、县乡领导包帮联系合作社,指导项目发展。建章立制促规范,整合市县农业部门力量,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民主议事、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社务公开等制度,明确村集体与合作社利润收益分配办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从严把关降风险,乡镇党委负责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对确定的增收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对合作社签订经济合同以及1万元以上的重大支出等,进行严格审核。市委组织部与青岛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建立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烟台分院,邀请专家教授到村现场教学指导,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主要成效

村党支部赢得群众信任。组织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中,村党支部成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强村富民的引领者与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纽带,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村集体有了依赖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找到了“当家人”的感觉

探索强村富民共赢之路改变了村集体将资源简单发包租赁的低层次发展模式,打破了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状态通过规模经营,推广先进技术、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将村集体资产激活增值,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群众收入规避资本下乡风险。

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群众力量。过去“各扫门前雪”的群众开始关心集体栖霞市衣家村通过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战天斗地修路引水,不到7个月的时间,仅靠30个劳动力,硬是在荒山中开辟出一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山路,在山顶上建起2大型蓄水池,村庄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搭建起乡土人才的用武平台。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后继乏人问题。莱州市小草沟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培养出农民高级技师15技师26助理技师及技术人员41名,90%的农民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120余人在合作社就业,村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